商业资讯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2019-01-26 09:01:11 中国文化用品网 m.iowoo.com

从《西游记》开始,法相庄严的方丈,总是一袭飘逸的袈裟,一顶巍峨的僧帽,这仿佛是高级别僧人的标配。

僧帽这种独特的造型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独特造型其实早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之中。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大话西游》中烦人的念经僧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明代纯金僧帽

据现有资料表明,我国关于僧帽的最早记载是出于南朝萧齐时代,“宝志始冠布帽,后世遂称志公帽,而广用于禅林。”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明永乐白釉锥花僧帽壶

但是直到元代,这种形态的风格才开始与社会中的器物进行融合。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成器于元代的甜白釉僧帽壶,元(1260-1368),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蒙古)占统治地位的朝代。虽然从元世祖即位至元顺帝末年不过百余年但是从历史上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一直没有停息,可以断定中原文化在这个时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就更大了。单就器皿上也出现了很多和以往造型不一样的有鲜明少数民族的设计。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清代僧帽造型的熨斗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记录了巴思巴文的明宣德青花僧帽壶

在有明一朝,僧帽这种形态的风格的作品开始广泛创作出来,这件宣德年间的青花壶,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随着明代中后期紫砂壶的出现和成熟,时大彬的僧帽紫砂壶,成为这种具有独立标签风格的紫砂作品诞生了。

明代指壶大师时大彬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时大彬僧帽壶

明代万历后期,宜兴紫砂茶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供春的学生时大彬。时大彬做壶要求很高,稍不合意,即打碎重做,不留于世。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僧帽壶,就是时大彬的杰作之一。

明时大彬僧帽壶(上图),通高9.3厘米,横宽9.4厘米。壶身的上部,口沿长有五瓣莲花,壶盖呈正五边形,边缘隐现在花瓣之中。盖钮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壶颈不长,紧接花瓣,好比是帽沿,如此造型,活像一顶僧帽,僧帽壶之名,也由此而得。僧帽壶的壶底为正五边形,再加上壶的嘴和柄的造型也非常奇特,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因而为世人称绝。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时大彬僧帽壶

此图中明时大彬僧帽壶,宽:16.5厘米 高:17厘米。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江苏江都地区,砖红色,属宜兴紫砂明代始创期,欠火温,胎土明显不熟,冲泡热水能变色,与扬州博物馆藏六方壶是同一胎土,为时大彬早期手法,制作技艺还不算成熟,较原始,底款"时大彬于茶香室制"楷书八字,字体漂亮,为印章,故"茶香"二字略浅。此壶最大的价值应是首创紫砂之型。清初戏剧家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大彬壶的特征:大彬技指以柄上拇痕为标识。而此壶把手上下有明显的指纹印。虽此壶做功不精,但气韵具足,可见大彬早期制壶便出手不凡,似天生就是为壶而生的人。而艺人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早期作品与成熟时期相比,相差之距也就合乎情理了,这也是一个艺人必经的过程,今天观此壶可定为鉴证早期宜兴紫砂壶的标准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明宣德鲜红釉僧帽壶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此件红釉僧帽壶高20cm,口径16.1cm,足径17.2cm。壶阔颈,溜肩,鼓腹,瘦底,圈足。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附圆纽伞形盖,盖边和壶口后部各置一个小圆系,可供穿绳连接。外壁施红釉,釉色明艳纯正。圈足内和器里施白釉,无款识,但其挺拔的造型能体现出制壶者高超的审美能力。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景泰蓝番莲纹僧帽壶

瓷器僧帽壶也有着鲜明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经过多方查找对比后发现元及以后历代以"僧帽壶"来命名的瓷器有很多,如"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青花藏文穿连双龙纹僧帽壶"、"甜白釉僧帽壶"等。尤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的"青花藏文穿双龙纹僧帽壶",揭示了僧帽壶的来历!此器颈,流,把身基本上和以上几种差别不大,关键在于壶身上的一圈藏文,其意义为吉祥祝福用语,现将其摘录并翻译如图:"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此处所谓三宝即是对佛教中佛、法、僧的称谓。这把壶形制仿自元代僧帽壶,为什么明代要原样仿制上一代少数民族朝代"元"的器用品呢?根据这把壶身上藏文吉祥祝语的记载发现藏传佛教和僧帽壶的出现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请景泰蓝僧帽壶

佛教文化中唯一完全融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青瓷僧帽壶

通过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僧帽壶在历史上有着并且也应该有它独特的地位:

第一,解释了壶名的由来,揭示了其与少数民族器用品有着直接联系,并且反映出一段各民间交流的历史。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僧帽壶制作工艺,设计思路转变的过程。通过它能够比较清晰的反映紫砂在中国历史大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历程,说明了"飞把"工艺设计的出处。

第三、也展现了佛教传统中从无帽到有帽,以至于到帽子成为法器的一种演变过程。

我们通过对僧帽壶的研究后更发现僧帽壶与传统文化分不开,它是折射出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一面镜子。

Copyright © m.iowoo.com